明場照明與暗場照明
發(fā)布人:shpuda發(fā)布時間:2014/3/19
明場照明是金相顯徽鏡普遍采用的照明方式。它的特點是:如果試樣是一個拋光鏡面,從鏡面反射的光線,幾乎都可進入物鏡成象,所以在目鏡中將看到鏡面的象是明亮的一片,如果試樣是拋光后再經(jīng)過浸蝕的,則從被浸蝕的組織上沒反射出來的光線就很少能進入物鏡成象,因此,這些被浸蝕的組織(形成浸蝕坑)呈黑色象而襯映在明亮的視場之中。明場照明的名稱由此而得。明場照明是金相顯微鏡主要的、普遍使用的照明方式,如“金相顯微鏡的臨界照明與柯拉照明”中的圖2-38和圖2-39所示均周明場照明方式。
暗場照明的特點是照明光束以極大的傾斜角度投射在試樣表面上,物鏡不是照明系統(tǒng)的組成部分。如果試樣是一個拋光鏡面,則從鏡面上反射的光線以極大的傾斜角度反射而不能進入物鏡成象,那時,在目鏡內(nèi)只能看到一片漆黑,反之如果試樣是一個拋光后再經(jīng)過浸蝕的,則從被浸蝕的組織上漫反射的光線有一部分可進入物鏡成象,因此,這些被浸蝕的組織就呈明亮的象映襯在黑暗的視場內(nèi)。暗場照明的名稱由此而得。
圖2-40是金相顯微鏡中暗場照明示意圖。其中主要裝置有環(huán)形反射鏡及暗場用反射聚光鏡(通常為旋轉(zhuǎn)拋物面,也有用兩次反射面的,例如一次在球面上反射,另一次在心臟線旋轉(zhuǎn)面上反射)或折射聚光鏡。圖2-40上的暗場聚光鏡是個旋轉(zhuǎn)拋物線面,試樣表面放在拋物面焦點上。水平方向的環(huán)狀光束經(jīng)45°環(huán)形反射鏡后成為向上的環(huán)狀光束。它們在拋物反射面上反射后便以大傾斜角度會聚到試樣表面上。
暗場照明的優(yōu)點是:
1)可以觀察到超顯微粒子的存在:用可見光觀察時,對于干燥系統(tǒng),顯微鏡的最小可分辨距離(即分辨率δ)為0.3微米,當用油浸系物鏡時則為0.2微米,若用紫外線拍服時可達0.1微米。因此,無論用怎么高倍的光學顯微鏡,總不能分辨直徑比0.1微米更小的較子的內(nèi)部細節(jié)。比0.1微米小的粒子稱為超顯微粒子。這類粒子的內(nèi)部細節(jié)雖然用光學顯微鏡無法辨認,但若用暗場照明,則可消除加在這些超顯微粒子散射光成象的亮背景,從而加強了這些粒子衍射象的襯度。于是我們雖不分辨這些粒子的細節(jié),卻可察覺到這些粒子的存在。研究結(jié)果表明,利用暗場照明可以判斷小到千分之兒微米直徑的超顯微粒子的存在。
2)和明場照明不同,暗場照明光線并不先經(jīng)過物鏡(即物鏡不兼作照明系統(tǒng),見圖2-40)。因此,顯著地減少了由于光線多次通過物鏡界面所引起的反射和炫光,提離了象的反襯度。
3)暗場照明能正確地鑒定透明非金屬央雜物的色彩。例如氧化銅在白光明場照明下觀察時呈淡藍色詞,而在暗場觀察時能見到真實的寶石紅色彩。所以,在鑒定非金屬夾雜物時極為有用。
暗場觀察因物象的亮度較低,宜采用強光源。在攝影對光時必須十分細致,并應(yīng)選用感光速度較高的照相底片,嗓光時間亦需相應(yīng)地增加。
上一篇:國產(chǎn)金相顯微鏡明場照明系統(tǒng)實例下一篇:金相顯微鏡的臨界照明與柯拉照明